| 索引號 | 620722059/2025-00454 | 發文字號 | |
| 關鍵詞 | 發布機構 | 民樂縣農業農村局 | |
| 公開形式 | 主動公開 | 責任部門 | 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|
| 生成日期 | 2025-08-18 10:58:24 | 是否有效 | 是 |
為便于廣大農戶、家庭農場、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準確理解和參與實施民樂縣2025年耕地輪作試點項目,現將《民樂縣2025年耕地輪作試點項目實施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主要內容解讀如下:
一、項目背景與目標是什么?
本項目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部署,探索建立用地養地相結合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重要實踐。根據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的統一安排,民樂縣被列為2025年耕地輪作試點縣。項目旨在通過小麥收獲后復種飼草的特定輪作模式,實現“一季兩收”,提高土地產出效率,同時達到改良土壤、減少病蟲害、提升地力的生態目標。其核心目的是穩糧擴油(飼),在保障糧食生產的基礎上,增加飼草供給,促進種植業與養殖業協同發展,最終提升全縣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綜合保障能力。
二、試點任務與實施范圍如何安排?
2025年,省上下達我縣的試點任務總面積為2.5萬畝。
實施區域:主要安排在我縣永固、洪水、民聯、三堡、六壩、豐樂、順化、新天、南古等9個鎮的小麥種植區。
任務分解:各鎮具體任務面積已明確(如洪水鎮3000畝、民聯鎮4100畝等),確保了任務的精準落地。
三、技術模式的核心要點是什么?
項目采用?“小麥-復種飼草”?的統一輪作模式,技術要點包括:
品種選擇:推薦選擇生育期短、適應性強的飼草品種,如燕麥、飼用油菜、箭舌豌豆、毛苕子等,由種植戶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。
搶時播種:強調“搶”字。小麥收獲后須立即清理秸稈、整地、施基肥(以速效復合肥為主),并依據墑情及時播種或澆水后播種。鼓勵采用免耕播種技術(麥收前5-7天撒播),以爭取更長的生長期。
田間管理:關鍵是及時灌水追肥(燕麥、油菜畝追尿素5-10公斤;豆科作物可不追)和病蟲害綠色防控(選用高效低毒農藥,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)。
適時收獲: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選擇晴好天氣及時收割、晾曬、打捆。
四、補助政策與對象是怎樣的?
補助標準:中央財政安排項目補助資金375萬元,對承擔輪作任務的地塊按每畝150元的標準給予現金直補。
補助對象:優先選擇家庭農場、農民專業合作社、農業企業等規模經營主體承擔任務,同時吸納個體農戶參與。
重要提醒:同一地塊、同一季作物,不得重復享受小麥單產提升、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等其他項目的補助。
五、如何成為實施主體并申請補助?
自主申報:各鎮小麥種植主體(含規模主體和個體農戶)可向所在村委會自主申報。
篩選確認:各鎮政府將根據目標任務(連片50畝以上優先)篩選確認實施主體名單。
公示備案:確認后的名單將在鎮、村進行公示,無異議后報縣農業農村局備案(7月20日前完成)。
驗收兌付:項目采用“先實施、后補助”方式。播種后由第三方核實地塊;10月上旬驗收小組實地核查;驗收結果公示無異議后,補助資金將通過“一卡通”等方式直接兌付給實施主體。
六、項目的保障與監管措施有哪些?
為確保項目公平、公開、公正實施,《方案》制定了嚴密保障措施:
組織保障:成立縣級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,提供全程組織協調與技術支撐。
示范引領:在三堡鎮三堡村建立百畝攻關田,在新天鎮韓營村打造千畝示范片,以點帶面推廣技術。
資金監管:嚴格執行驗收程序,利用遙感監測和實地核查相結合,對種植面積進行嚴格審核。補助名單和金額將進行張榜公示,主動接受社會監督,嚴防套取補貼資金行為。
宣傳培訓:通過多種媒體宣傳政策,組織技術培訓與現場指導,確保農戶“會種、種好”。
總結來說,本項目是一項集生態效益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的惠農政策。通過參與項目,農戶在獲得小麥收成的同時,額外增加一季飼草收入,并能獲得每畝150元的政府補貼,是實現增收養地“雙贏”的好機會。請符合條件且有意愿的種植主體密切關注鎮村通知,及時申報,共同推動我縣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。